close

寶萊塢知名電影導演、電影製作人同時也是電影音樂製作人的Sanjay Leela Bhansali,自從2010年討論安樂死的作品《GUZAARISH》後,睽違三年後的電影《Goliyon Ki Raasleela RAM-LEELA》(A Play of Bullets: Ram-Leela),保留了他原有的華麗大氣的風格,想來又會引發一陣SLB討論熱潮。

導演Sanjay Leela Bhansali善於將文學作品搬上大螢幕:像是2002年的《DEVDAS》(寶萊塢生死戀)就是來自已經多次被翻拍家喻戶曉的孟加拉作家Sarat Chandra Chatterjee同名文學作品。在2005年上映的《BLACK》則是架構在海倫·凱勒(Helen Keller)的人生故事,改編成印度版本,並找來大B(Amitabh Bachchan)來主演老師的角色,更在當年獲得Filmfare Awards的11項大獎,打敗他自己的作品《DEVDAS》以及印度影壇上映最久(900週)的《DILWALE DULHANIA LE JAYENGE》而2007年的《SAAWARIYA》則是改編自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的作品<白夜>(White Nights)。2013年未演先轟動的《Goliyon Ki Raasleela RAM-LEELA》,則是改編自莎翁(Shakespeare)的經典劇作,著名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 Juliet)!

 

在古吉拉特邦(Gujarati State)的一個名不經傳小村莊Ranjaar,槍械、武器的持有與販售是公開且普及,尤以兩大敵對家族為大宗--Rajadi和Sanera--並在過去的五百年來由於利益分配問題衝突不斷。

一向水火不容的兩大家族,於這一年的"Holi Festival"*註1慶典期間,因為一對年輕小男女的單純戀情,情況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Ram Rajadi(Ranveer Singh)不同於信奉槍桿子的家族文化,他相信愛與和平,提倡與敵人握手言和。或許是出於好奇,他在Holi慶典時,不怕死的混進了Sanera家族堡壘,遇見了主事者Dhankor Baa(Supriya Pathak Kapur)的女兒Leela Sanera(Deepika Padukone)。他是大膽且調皮,而她是熱情又直接的性格,兩人戀情火熱攀升,乾柴烈火的進行是無庸置疑的。

雖然在現實層面上,家族間的敵對狀況,兩人是不可能會有未來的;但或許也會成為兩個家族從對立走向合作的轉機。可是一場擦槍走火的意外,讓兩大家族的衝突進升到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境地:Ram的兄長Meghji Rajadi(Abhimanyu Singh)一夥,在酒攤上與Leela兄長Kanji Sanera(Sharad Kelkar)一票人相互挑釁,互用子彈射破對方酒杯;Kanji失手將子彈打入Meghji心臟,Ram也在憤怒下,失控射殺了Kanji。

此時,應該怨恨而拆散Ram和Leela的Kanji遺孀Rasila Sanera(Richa Chadda),在意外發現兩人的祕密戀情後,反而對於愛的了解,默許兩人私奔的行徑。然而,Ram的朋友們,卻偷偷與Sanera的主事者合作強行帶回Leela,要讓Leela誤會是Ram背叛了她,讓Ram回歸"正途"。

回到Rajadi家族的Ram,被賜予了Don*註2的職責。即時被強迫分開,Leela仍堅決不接受母親的婚事安排,甚至是以剪斷手指做為代價!Ram則持續相信兩個家族有和平共處的一天,同時要為女性地位與安全發聲,接受了Sanera家族主事者Baa的"Diwali"*註3慶典活動邀請,即使可能是一場鴻門宴!本來Baa安排在暗處要射殺Ram--這個殺子仇人--的槍手,最後意圖奪位的Bhavani Sanera(Gulshan Devaiah)指使開槍射殺Baa。在雙方的殺兄之仇後,Ram和Leela再度因為家族的衝突而直接對立。

一切還沒有結束。Leela在代理母親Baa的族長職責時,被Bhavani設計簽下對Rajadi展開滅族行動的同意文件。參加慶祝Rama大敗十頭魔王Ravana的"Dussehra"*註4慶典的Rajadi族人毫無防備,幾乎被獵殺殆盡。Ram和Leela被迫第三度對立,而且一個是承擔著被滅族的自我責備,一個是背負著愛人的同胞們被滅族的良心譴責。兩人的生命,最終選擇像是短暫卻絢爛的煙火般殞落;但愛與和平,終於如同在黑暗之後的光明中降落...

 

 

雖然在電影片頭,一再的聲明:本片純屬虛構,與印度重要神話與文學著作<Ramayana>(羅摩衍那)無關,但於電影中仍有許多蛛絲馬跡。首先,像是主角的名字Ram-Leela,也就是"Ram ki Leela"的簡寫,也就是在"Dussehra"慶典中演出神話<Ramayana>,而且主要是與十頭魔王大戰的一段;同時也暗示了Ram和Leela不可分的命運與愛情。再者,所有的故事都結束在整個"Navratri"慶典的第九夜的"Dussehra",有如世界因Rama和十頭魔王Ravna的大戰陷入黑暗,終於在第九夜Rama打敗Ravana後,世界迎來久違的光明。

 

除此之外,導演Sanjay Leela Bhansali在其他細節的架構上,都讓人越看越有驚喜,越看越覺佩服不已。像是本片的架構是在莎士比亞著名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上,所以結局已經確定是殉情,而導演加入了古吉拉特邦,位於炎熱沙漠,熱情又剽悍的民族特質,女主角缺少了一份婉約,卻更因為這份直接的挑逗,讓兩人的關係像在火上炙燒。而且一開始單看預告時,筆者對於男女主角有別於印度電影"只挑逗不親嘴"的多次纏綿熱吻感到不習慣且不能理解;但在看完電影後,可以感受到導演用這樣的方式,來呈現兩人那份窒死無望的愛的氛圍。

有看過《DEVDAS》的人,或許跟筆者一樣,對於電影內的音樂,不論是有歌舞的、或者是過場的音樂,都留下深刻印象。這部《Goliyon Ki Raasleela RAM-LEELA》同樣如此,而且更是由導演親自參與製作,帶著一種老派的印度電影美感,用每段音樂深入刻畫角色的性格及劇情進展。

若是對印度有稍微了解的人,或者敏感一點的讀者,會發現故事的開始到結束都是以幾個印度重要慶典為主軸。Ram與Leela相遇在象徵春天、希望與愛情的"Holi",兩大家族最終對立開戰於Rama與十頭魔王Ravana的"Dussehra",最後兩敗俱傷後的和平在象徵光明歸來的"Diwali"降臨。

看完整部片,筆者不禁要對導演的巧思與用心感到讚嘆。

 

提到印度片,大多會提到歌舞。尤其是前面提到導演對於音樂的用心,有幾支可以說不看就可惜了。

像是男主角Ram出場的"Tattad Tattad",一開始就看到<Ramayana>各個角色的壁畫和扮相,加上歌詞的輔助,Ram相信愛與和平的性格躍然而出。

Tattad Tattad

 

"Lahu Munh Lag Gaya"是Ram和Leela的正式交鋒,充滿挑逗的動作與親吻,以及血色的唇印與歌詞,是暗示著注定充滿鮮血的激情之愛。

Lahu Munh Lag Gaya

 

在煙霧迷漫中,Leela對於Ram的全心奉獻,是建構在海市蜃樓上的、逃避現實的,對於無望的愛,兩人早就心有準備。

Ang Laga De

 

印度除了古典舞外,其實還有不少的Folk Dance,就是所謂的民俗舞蹈。而這些民俗舞蹈中,最常出現在電影場景之一的-----就是今天要提的﹝Garba﹞,也就是"Nagada Sang Dhol"整支舞蹈的架構。這是一種來自古吉拉特邦的舞蹈,幾乎都是在慶典中會出現;舞蹈隊形通常為一個大圓,舞者以拍手自轉和公轉的不斷前進,相當熱鬧。

同時這首音樂應有部分架構在導演於1999年執導的《HUM DIL DE CHUKE SANAM》(I Have Given My Heart, Darling)片中的"Dholi Taro Dhol Baaje"一曲。

Nagada Sang Dhol

 

順道附上1999年的Dholi Taro Dhol Baaje

 

"Ram Chahe Leela"找來Priyanka Chopra來客串歌舞,除了要看美女外,就是看導演對於畫面的布置。此外,相當有趣的發現:整首最終處Ram酒醉丟出花後的畫面,跟《DEVDAS》在"Maar Dala"最後Devdas醉酒的畫面相當雷同。(好奇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來看啊~)

Ram Chahe Leela 

 

 

如同Ram曾對他姪子所說的:「如果仇恨會把海洋變成貧瘠的沙漠,則愛可以讓沙漠開出繁盛的花朵。」(If anger and revenge can turn an ocean into a barren desert...then true love can also make flowers bloom here.)

唯有愛,能夠帶來真正的和平。這是導演想對我們說的吧...

 

註1:"Holi Festival"有人稱為"荷麗節"或"色彩節"等,時間約略是每年春天的三月,是印度的重要慶典之一。原來是印度教的慶典,但其實參予的人現在已經遍布世界許多角落。為了慶祝春天的到來,人們唱歌跳舞,向對方潑灑各種色彩的粉末,用水槍偷襲朋友或者路上經過的人們,是Holi最明顯的風景。

而在印度教的神話中,Holi節的慶祝方式是來自代表理想愛侶的Krishna和Radha,以及其他Gopis(牧牛女)的遊戲。

 

註2:Don,可稱為"領主"、"莊主"、"先生",也可泛指身分高貴者,多在義大利與西班牙使用。此處應可解釋為"領主"或"族長"。

 

註3:"Diwali"又稱"排燈節",時間約略是每年秋天十月底或十一月初,同樣是印度的重要節慶之一。在慶典期間,(多半是)印度教徒會做Puja,也就是對神的祈禱儀式,家家戶戶會排上美麗的燈(近期多會使用彩色燈泡懸掛門外或店面),以及施放煙火等等慶祝活動。

普遍性的說法是印度重要經典也是文學巨作<Ramayana>(羅摩衍那),Rama與他的弟弟Lakshman帶領了猴神Hanuman的大軍,到現今的斯里蘭卡(Sri Lanka)企圖救回被十頭魔王Ravana綁架的妻子Sita。最後Ravana在雙方大戰中慘敗死亡,Rama帶領著弟弟Lakshman和救回的妻子Sita與Hanaman的猴兵猴將們大捷而歸,象徵所有的無知與黑暗中將過去,光明重現大地。

另外還有不同地區的其他說法:例如吉祥天女、財富女神Lakshmi的到來等等。

 

註4:"Dussehra"原意為"擊敗、戰勝",是整個"Navratri"(*可稱為"九夜節"或"十日節";因為與Durga女神有直接關係,故也被稱為"女神節",此在Kolkata有盛大的Durga女神慶祝活動。)慶典的最後一天,,時間約略是每年秋天九月底或十月初;慶典結束二十天後,即是"Diwali"排燈節。

相傳Rama在與十頭魔王Ravana的大戰中,獲得女神Durga的顯現幫助,並在戰爭的第十天成功打敗Ravana,救出妻子Sita,讓世界重現光明。故在慶典期間,人們會對Durga女神與Rama大戰中主要神祇做祈禱儀式,在第十天晚上會焚燒並用煙火炸Ravana的塑身,象徵光明戰勝邪惡。

而在不同地區,也會有一些不同的慶祝方式。

 

 

參考資料

1. Goliyon Ki Raasleela Ram-Leela, Wikipedia
2.
RamLeela meaning, BollyMeaning

3. Holi, Wikipedia
4. Diwali, Wikipedia
5. Dussehra, iloveindia.com
6. Vijayadashami, Wikipepia
7. 九夜節, 百度百科

8. Ram Leela plays, Youtub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ydia 的頭像
    Lydia

    印‧記之舞瘋捉影

    Lyd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